close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這本書到底感不感人,幾個朋友都有不一致的意見,有人覺得感動,有人覺得劇情很芭樂,初步觀察一下發現,會覺得感動或流淚的,大概都是為人母親的,因為這各故事大概就是母親能想到最糟糕的惡夢了,一個可愛、活潑的十一歲男孩在一場意外後過世了,雖然書中有提到,媽媽在婚姻破碎的情況下,與兩個兒子相依為命,因此彼此的依附關係更為強烈,不過我想任何一個母親,再遭逢親愛的孩子過世,打擊都是一樣沉重。
        我更能認同的是序中提及,每天的新聞事件,似乎都有類似的劇情發生,但是當那些事件變成數據,變成一張張掩面哭泣的臉龐,大家似乎都麻痺了,選擇不再想要去感受那一顆顆破碎的家長的心,但這本書又將我們麻木的感情給換回,提醒這些事件背後,都有十分傷痛的家長。
       書中將喪親的過程描寫的十分詳實,「否認」、「憤怒」、「接納」的情緒,寫來是非常扣住人心,但若撇開細膩的情感描述,劇情大概是看到一半左右就可以略為猜測到結局,整體而言,本書在劇情張力上,確實稍嫌不足,若比起「姐姐的守護者」、「事發的十九分鐘」來說,應該只算一本小品的文章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但回到令媽媽傷心的喪子的感受,我在生產的時候,因為有點難產,生了六十個小時,多數的人,在聽到生產時間,總是覺得好像痛的很慘,不過因為本人超級無敵怕痛,又是打催生,早早就找了麻醉師來打無痛分娩(長庚的麻醉師真的人很好,奉勸怕痛的產婦還是要打一下無痛),因此在陣痛強烈的時候,根本不痛,連子宮收縮都感覺不到,還是護士摸著E媽的肚子說:「收縮了,快點用力!」,才順利生下小E。

        但是因為產程太長,可能是因為躺太久,也有點壓迫到,一度小E的心跳降到70(正常的心跳應該是140~150) ,當時全部的護士都衝進來,狂推我的肚子,想要搖醒小E,叫他不要偷懶,當護士告訴我說小孩心跳減低的時候,我就整個嚇到,開始大哭,以為就要失去小E了,哭到喘不過來,更是把E爸嚇死了,大家還一直安撫我的情緒。這個經歷雖然結局很慶幸,並不是真的發生令人遺憾的事情,但也讓我稍微可以揣摩到,失去孩子是怎樣的椎心之痛,因此看書的時候,也更可以感同身受。

      PS:就是這個小豬頭嚇死我了~~  

      不過,當我想要跟E爸討論,這本書的內容時,E爸才聽到"這本書是寫有個媽媽小孩過世",他就說他不想聽,E爸真的是很不能聽到壞消息阿,連看書都不能看到壞結局,我覺得有趣的是,這種禁忌似乎是家庭教育的一部份,在我娘家,我很小的時候,我父母就跟我聊過當他們去世時,他們希望的葬禮方式,甚至有時候還會開玩笑說,如果死掉的話要我們怎樣的做,在我爺奶還沒過世前,我爸媽也分別問過他們期待辦理喪事的方法,希望可以依照他們的意思辦理。但不同的家庭教育下,E爸就覺得講了不好,帶來壞事。
        我自己是認為,人從出生就邁向死亡,年紀大的長輩,常會投入宗教,某種程度也是源自對死亡恐懼的驅力,既然不能避免,何不透過公開的討論,讓自己更能接受必然的結局,但E爸覺得人是自我預言的動物,如果正向思考,不好的事情就不會發生,我想,這應該沒有對錯,只是不同人,面對事件的方式不同ㄅ~~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ephani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